例外
作者:
艾伦 更新:2025-01-08 16:03 字数:3451
第二天上午十点,陈越准时到达了高二化学竞赛的培训教室,他扫了一眼台下的同学们,没做任何自我介绍,单刀直入:“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动力学。我知道很多人听到这个词会觉得复杂,但其实动力学很简单——它只关心两个问题:‘反应需要时间多久?’‘什么时候达到平衡?’”
台下的学生们安静地听着,其中有些人已经开始翻看教科书,试图找到陈越提到的内容。
陈越略微停顿了一下,看向前排的一个学生,随口问了一句:“你觉得,化学反应速度会和哪些因素有关?”
被点到的学生愣了一下,下意识回答:“反应物的浓度?”
“对,还有呢?”陈越点点头,继续追问,但语气始终平稳,没有任何催促的意味。
另一个学生小声补充:“温度……催化剂?”
“没错。”陈越拿起笔,在白板上写下叁个关键词:浓度、温度、催化剂,随后转身向大家解释,“这些因素在动力学里分别被用来描述不同的变化形式,最终的结果都会反映在反应速率常数k上。大家知道阿伦尼乌斯公式吗?”
他迅速在白板上写下公式:
k = A·e^(-Ea/RT)
“这个公式其实非常有趣。”陈越转过头,声音依旧淡淡的,但语调因为讲到这里微微扬了一下,“我们可以用它来定量描述温度和速率常数k的关系。当温度升高时,分子获得的能量更高,反应速率也会相应改变。那么,能不能思考一下,速率常数对反应到底有多重要?”
他稍微停顿了一下,扫了一眼台下的学生,继续说道:“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问题——‘反应限速步骤。比如,你们觉得一个车队通过一个收费站,速度主要取决于什么?”
台下的学生有人小声议论,有人则茫然地盯着白板。一名学生小心举手回答:“收费站的数量……和每个收费员的速度?”
“对。”陈越点头,“反应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就像这个收费站,决定了整个反应的速率。”
他一边说,一边在白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:从反应物到中间体再到生成物,每一步的能量变化用箭头标记得清晰明了。“所以,你们需要记住,动力学不只是在数学上推导公式,它本质上是在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每一个关键点。”
随着陈越的讲解,同学们渐入佳境,有些学生甚至抬起头,露出若有所思甚至是恍然大悟的表情。
下课铃响起,学生们大都安静地收拾东西,却有几个人主动围上讲台,脸上带着小心翼翼的期待。有问题的、来表达对学长崇拜的,还有带着其他心思的。
其中一个看起来有些羞涩的女生站在陈越旁边,低头掏出手机,犹豫了一下才抬起头,轻声问道:“学长……能加一下你的微信吗?有些问题想请教。”
陈越低头看了她一眼,表情没变,礼貌的同时又很有距离感:“我就在楼下培训室,你有什么问题直接过来就好。”
这一句拒绝说得清清楚楚,毫无余地。他低下头收拾备课纸,显然没有继续对这个话题多做解释的意思。
女生原地愣了一下,脸上的笑容有点不自然,但还是点了点头:“哦……好的,谢谢学长。”
从教室离开后,这位女生回到自己的座位,旁边的几个同伴立刻凑了过来,笑着打趣:“怎么样,越神加你微信了吗?”
女生叹了口气,摇摇头,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无奈:“没有啊。他说他就在楼下培训室,有问题让我直接去找他。”
“哈?”另一个女生忍不住笑出了声,“这也太高冷了吧!明明加个微信方便多了,干嘛搞得这么麻烦?”
“可能大佬都这样吧……”刚才的女生撇了撇嘴,托着下巴看向窗外,“不过他真的挺厉害的,讲得比老师还清楚。”
几个人叽叽喳喳地议论着,虽然对陈越的冷淡心有失落,但更多的是对这位“高冷学长”隐隐的敬畏与好奇。
后来某一天,那个女生还真去培训室找陈越问问题,推开培训室的门时,她心里还带着点犹豫。门没有完全关上,留了一道缝,她站在那里扫了一圈,先看到了坐在桌边埋头演算的陈越,随后,她的视线停在了不远处正一边翻资料一边喝茶的李旻。
李旻抬眼看了她一眼,眼神淡淡的,明明是随意一瞥,但女孩分明感到那目光似笑非笑。她不由自主站得笔直了一些,快步走到陈越面前,声音小了两分:“老师,学长,我就问一个问题,不会耽误学长太多时间。”
陈越听到声音抬起头,微微皱了皱眉,显然有些意外,但没多说什么。他放下笔,把手边的空白纸推到一旁,视线落在女生手里的书上:“什么问题?”
她正准备开口,李旻却先发了话。她意味深长地扫了陈越一眼:“没事,让他给你多讲讲,他平时闲得很。”
陈越转头看向她,眼神中带着点无奈:“老师,这话可别乱说。”
“我乱说了?”李旻挑了挑眉,继续低头翻自己的书,“你最近不是整天窝在这里‘赋闲’吗?”
学妹站在一旁,看着两人这番熟稔的互动,愣了一瞬,接着赶紧低头翻开书,指着其中一段公式说道:“学长,我想问这个……我有点弄不懂。”
陈越低头看了一眼公式,大概扫了几秒,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了两行,简单地解释道:“这是速率方程的导出,前提是符合一级反应的条件。你看,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成指数衰减——”
“慢点。”李旻的声音忽然从旁边传过来,她放下手里的杯子,走过来,靠在椅子上,“你这么讲,下次要是我考她‘一级反应的特征’,她肯定会忘。”
陈越停下笔,转头看了她一眼,轻叹了一口气,重新调整了语气:“那这样理解——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成正比,所以随时间减少,这个减少不是匀速的,而是以递减的形式。”
学妹点了点头,但还是有些消化不过来,小声说道:“学长,还是有点不太清楚。”
“让他举个具体的例子。”李旻说着用笔敲了敲陈越的头。“你这个老师当得可不够合格。”
“术业有专攻,我又不是专门教学的……”陈越嘟囔了一句,眼神里透着几分不情愿,但看到李旻挑眉看着他,还是拿起草稿纸,边画边解释:“想象一个化学反应,比如双氧水的分解反应。”
他在纸上写下反应式:
2H?O? → 2H?O + O?
“这个反应在室温下会缓慢进行,但如果加入适量的催化剂,比如二氧化锰(MnO?),就会大大加速分解。这是一个典型的一级反应,反应速率和双氧水的浓度成正比。”
他放下笔,继续说道:“一开始反应物浓度高,分解速度快,但随着 H?O? 浓度的减少,分解速率也逐渐降低。这就是为什么一级反应的浓度变化会呈现出指数衰减的特性。”
说着边在纸上画了一张简单的曲线图,标注了 H?O?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——一条斜向下的弯曲曲线:“你可以理解为,反应开始时,H?O? 分子多,碰撞概率大,速率高;但随着分子数量减少,速率也越来越低,整个过程不是匀速的,而是递减的。”
学妹点了点头,似懂非懂地看着纸上的曲线,小声问:“学长,那这个现象和速率方程具体怎么联系?”
陈越指了指草稿纸上的公式,再次耐心解释道:“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是:ln[C] = ln[C?] - kt,这是通过积分形式得到的,你可以直接从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看到,这就是刚刚我说的‘指数衰减’,而速率常数 k 决定了这个曲线的陡峭程度——k 越大,反应越快。”
“再简单点说。”李旻忽然接过话,“假设催化剂是一个超级高效的‘切蛋糕助手’,一开始桌上有很多蛋糕等着切,你的助手手速很快。但随着蛋糕数量变少,他每切一块就要停下来想一想,最终切得越来越慢——这就是反应物减少导致速率降低的表现。”
“老师,您的比喻可不太学术。”陈越摇头看着李旻。
“但我的比喻够通俗。”李旻不甘示弱地回了一句,“你看,她现在总该明白了吧?”
女生听闻赶紧点头:“嗯,现在明白了,原来是这个意思!谢谢李老师和学长,我回去了”
走出门口的那一刻,她松了一口气,但心跳却因为刚刚的画面变得有些快。她低头看着书上陈越写下的笔记,清晰简洁,一点多余都没有,但让她印象更深的,是刚才培训室里那种气氛。
陈越在她眼里一直是个冷冷的“学神”,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后,话语之间都带着一种客气的疏离。而刚才,他对问题的耐心解答,虽然也没有过多的情绪,但每一句话都精准有力,仿佛和他平时没什么区别。然而,当李旻开口时,气氛却完全不一样了。
“他刚才居然还反驳了李老师?”学妹下意识地嘀咕了一句,回头看了一眼培训室的大门。她不由得想起陈越接话时的神态,那种极自然的配合和语气中带着一点无奈又顺从的亲昵,和他在课堂上那种冷静自持的模样判若两人。
“学长不是对谁都冷淡的吧……”她低声念了一句,又忍不住叹了口气。